独臂将军最后调令,兄弟情谊里的生死抉择,一场没能实现高原救援
1955年北京西郊的办公室里,老帅贺龙问起青海那边的贺炳炎身体情况。没人知道这个四十多岁的将军已经在高原病了三年,直到贺龙托人求情,才调回四川养病。贺炳炎这个名字,在军史里写着一百多次战斗记录,右臂没了,却在西北打了不少硬仗。
1955年北京西郊的办公室里,老帅贺龙问起青海那边的贺炳炎身体情况。没人知道这个四十多岁的将军已经在高原病了三年,直到贺龙托人求情,才调回四川养病。贺炳炎这个名字,在军史里写着一百多次战斗记录,右臂没了,却在西北打了不少硬仗。
彭少江的父亲彭清云,曾是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的一名教导员。抗日战争中,他和另一位指挥员左齐,均右臂中弹,严重负伤。危急时刻,及时为他们做截肢手术、挽救他们生命的都是加拿大籍医生白求恩。1955年,彭清云、左齐都被授予少将军衔,人称“独臂将军”。他们终生感
1958年暮春,人民大会堂的一间小会议室灯火通明。周总理合上文件,转向那位少了一只左臂、神情沉静的中将:“国家缺油,你敢接这摊子吗?”余秋里只回答了三个字:“保证完成。”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,让他从战功赫赫的野战军将领,转身成为新中国第一任石油部长。挑起这个担子